提升台灣監控產業競爭力 上下游業者亟待合作

【王智弘 】 2006.03

當殺手應用陷入難以創新的局面,當價格競爭也日趨日熱化時,經濟的成長,已無法單純仰賴「大量製造」的產值型產業,必須藉由價值型產業的蓬勃,樹立難以取代的競爭力。安全監控產業的利基特性與高整合度的客製化需求,正是創造產業價值的最佳時機。

 

當國際級半導體大廠在西班牙舉行的 3G SM大會上,誓言降低晶片價格,力拱低階手機市場時,不禁令人擔心台灣代工業者,在如此微利時代的競爭環境中,該如何維持企業的獲利,甚至未來經營的成長?

反觀在安全監控產業的相關業者,企業獲利的表現上就令人相當稱羨。以國內上市的陞泰科技為例,其自結94年度稅前淨利為新台幣11.3億元,每股稅前純益高達16元,創下連續7年均賺得一個資本額的亮麗表現。這當然與個別企業在產品與市場策略的操作有關,不可否認地,整體產業的利基特性,與持續且穩定的成長趨勢,也提供業者大展身手的最佳舞台。

安全議題升溫 監控產業利多

自美國911事件發生後,全球便掀起一股反恐風潮,讓安全的議題成為國家、企業、甚至個人不容忽視的焦點。建騰創達科技(ACTi)總經理朱伯倫表示,安全產業,就如同健康產業一般,都是人們所必須的,這種產業沒有景氣問題,只會愈來愈重要。

設立於台灣經濟研究院下的台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,即看準此一趨勢,於2004年正式成立。協會副秘書長郎若帆(圖1)指出,美國自911恐怖攻擊事件後,即編列高達三百多億美元的預算,成立國土安全部(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),統籌國家安全產業的相關事務。此一舉動,亦間接帶動了全球安全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。

而為了因應此一全球趨勢,行政院於2004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(SRB)中,亦特別將推動台灣安全產業,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,希望藉由安全產業跨領域整合的特性,與台灣既有的兩兆雙星與IT產業相互加值,提升產業的技術層次與國際競爭力。

世界各國對於安全產業的定義,依國情與產業發展的階段有所差異。郎若帆指出,以台灣而言主要可分為工安消防、安全器材、資通訊安全,以及系統整合與服務等四大子產業(表1),其中以工安消防在台灣的發展時間最久、產業最為成熟;安全器材產業方面,近年來相關產品不斷轉型,尤其是影像監控(Video Surveillance)相關器材的發展,從類比、數位,到網路化,甚至加入智慧功能,技術層次不斷提升,且與其他產業間的關係也愈來愈緊密,並朝相互整合的方向發展,預期將會是未來最具明星相的重要產業,備受台灣業者關注。

網路監控商機起 台灣業者動起來

目前台灣大多數的影像監控業者,多半在1990年以後成立,跳過類比的錄影帶錄影(Video Cassette Recorder, VCR)時代,直接從數位影像錄影(Digital Video Recorder, DVR)產品切入,不過在發展的時間點上,仍較韓國業者晚起步。

凌泰科技(AverLogic)副總經理林清進指出,影像監控的相關產品與關鍵元件,最早均掌握於日本業者的手中,後來韓國業者在攝影機方面發展的成果,卻導致日系廠商棄守組裝市場,專注於模組開發。

隨著台灣業者也加入攝影機生產行列後,韓國業者則轉而發展四分割處理器(Quad)或長效型錄放影機(Multiplexer)等產品,由於此一產品市場單價高、毛利好,自然也吸引許多台灣業者紛紛投入。

整體而言,韓國方面由於產業起步較早,且有政府力量介入,因此在DVR產業的發展上較為成熟,產業鏈也較為完整。然而,慧友電子行銷中心處長黃茂昌認為,這並不代表台灣在未來的發展上將處於弱勢。

他指出,雖然早期台灣的DVR產業,少有晶片設計業者投入,因此許多晶片解決方案都來自於韓國,使得台灣系統業者的規格容易處於落後狀態。

不過,隨著資訊快速流通與市場的激烈競爭,韓國晶片業者開發出的解決方案,不再僅局限於韓國本土市場,而會在第一時間推銷至台灣市場。再加上,近年來安全監控產業逐漸受到市場關注,開始有台灣晶片業者也投入相關產品的開發,因此台灣與韓國間的落差正快速地拉近當中。

映佳科技產品經理林周正亦認為,台灣在DVR市場雖然起步較晚,不管是系統與晶片方面均落後韓國業者。

然而,隨著網路監控(IP Surveillance)市場正方興未艾,各國均處於起步階段,因此台灣業者挾原本在行銷通路的經營成果與DVR所累積的開發經驗,將有機會可以迎頭趕上。

專業領域知識掌握度成決勝關鍵

由於網路技術的成熟與寬頻布建的普及,DVR產業在經歷數位化的同時,也開始朝著網路化發展。朱伯倫表示,傳統閉路電視(CCTV)在儲存、傳遞以及智慧功能上,與實際的應用需求有許多落差,數位化與網路化後,將使影像資料更容易進行分析與功能整合,因而使得網路監控的商機勃勃。

換言之,網路監控除了意謂著影像傳遞距離的延伸外,更深的意義在於網路化所帶來的跨平台整合,包括與其他系統如門禁、警報、甚至零售系統(POS)間的功能整合,而這也就是未來相關業者能否迎頭趕上的關鍵點。

然而,不論對晶片設計、系統製造或系統整合業者而言,整合背後最大的關鍵仍在於專業領域知識的掌握度。朱伯倫以攝影機的設計為例指出,影像監控的時間涵括白天與夜間,因此在設計上,就有很多問題必須被考量,如白天光線太強時影像該如何處理?晚上天色變暗後,在多少燭光以下要進入夜間模式?夜間模式是黑白或是紅外線?若使用紅外線時,要如何克服聚焦所產生的位移?是透過數位設計解決?還是透過類比設計來解決?抑或兩邊皆要?這種種的問題在在考驗著相關業者對於專業領域知識的了解程度,以及對技術的掌握能力。此外,也須注意學校、賣場、停車場等各種監控環境下,對設備的不同要求,並在產品設計時加以考量,這也是專業領域門檻所在。

奇偶科技公關部經理周瓊閔則從軟體設計的觀點,剖析系統整合時對於每個環節掌握度的重要性。她指出,以往當保全系統發現異常狀況時,是以人力來啟動相關的處理反應,如暫停升降梯、開啟閘門、打開灑水系統等等,未來這些都將透過控制中心的整合來串聯,而為了達到一個最完整、可靠的中控環境,相對在設計時的考量就更加複雜。

另一個在整合上將遭遇的挑戰,則在於產品規格的問題。中興保全科研本部副總經理李榮貴表示,現在市場上有將近幾百種的DVR產品,而且每一家的應用程式介面(API)都不同,各家也不願意開放。這對系統業者而言,是一件相當吃力的工作,必須不斷地針對客戶的系統進行修改,耗時費工,相對也讓台灣影像監控產業的市場規模遲遲無法突破。

強化產業鏈 樹立新價值

若從整體產業的發展環境來看,目前台灣對於上游晶片的掌握能力仍嫌不足,將是未來亟特突破的重點。李榮貴指出,晶片技術若掌握在其他國家的手中,在產品的規格與成本上就無法突破,到頭來仍然會讓韓國業者專美於前。若可藉由政府單位的力量,制定出一個共通的產業標準,或開發出一款各業者均適用的晶片,將可有助於強化整體產業鏈。

昇銳電子(Hisharp)研發處處長李君能也表示,現在低階影像監控產品的市場,有八成以上均是韓國晶片業者的天下。他認為,台灣廠商的競爭對手,其實不是台灣其他同業,而是來自韓國當地的製造商。因為韓國本身也有許多安全監控器材的製造與行銷公司,且能力不差。韓國晶片業者看重的只是台灣業者的行銷能力,若台灣無法自己掌握晶片的供應,在未來產業的競爭力上將令人堪憂。

事實上,台灣晶片業者的設計能力並不亞於韓國廠商,但對於產品規格的掌握能力似乎就顯得略遜一籌。林清進認為,由於韓國的下游業者對需求變動的掌握度快,同時可即時反應給上游的晶片設計廠,因此相對地,韓國晶片業者的規格也都較領先台灣。

由此可知,安全監控產業的發展與終端應用存在密不可分的關連,整體應用市場的蓬勃與否,相對關乎上游產業的發展,而若無法掌握良好的上游供應來源,亦將影響整體產業競爭力。因此,產業鏈的健全將是未來推動整體產業發展,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。

建立交流平台 促進產業蓬勃

此外,朱伯倫也指出,在網路監控朝向功能整合的方向發展時,傳統CCTV業者與IT業者就必須相互學習,因此須有一個官方或半官方的單位,讓這些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術及整合間的關係,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,進一步才能開花結果。

郎若帆也強調,台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的角色,即在於建立跨領域的溝通平台,並促進相關技與經驗的交流、分享,同時透過國際研討會與展覽活動的舉辦,協助業者取得產品、市場與技術相關資訊。未來還將推動安全標章等認證機制,提升台灣業者的產品競爭力。

在網路化的帶動下,影像監控產業「整合」成了產品發展的重要方向。然而,「整合」涉及了各領域專業知識的了解,以及達成整合所須具備的技術能力,並在產品設計的最初就必須全盤考量。這與傳統IT產業,只專注於單一產品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。因此,對於看好此一產業商機而想投入的業者而言,必須深刻體認「為整合而設計」的價值所在,而不再只以量為考量,繼續落入成本與價格的遊戲中。

(詳細圖表請見新電子240期三月號)